学校大门两侧的门面房已被卖掉,后院及伙房附近也已被村民倾倒了约450立方米的各类垃圾。垃圾对伙房形成了半包围的阵势,高度也已超过了学校围墙及伙房墙体的一半,腐臭的气息令人几欲掩口。守着这些粪堆般的垃圾,宜阳县三乡二中的数百名学生是怎样吃完那一天三顿饭的?在倾倒垃圾的村民中,不少人就是他们的亲戚、邻居,或者干脆就是他们自己的家人。

2002年1月中旬,河南省宜阳县三乡二中校长王红顺给我打来电话说,在宜阳县的大部分乡镇,由于中小学校用地没有明确的地界划分标准,致使学校周围的村民经常争占学校用地,不断与学校发生矛盾,既影响了学校的正常工作,也使其周边环境受到破坏。王校长希望我能前往采访,以帮助他们推动矛盾的解决,因为这些层出不穷的矛盾使他常年头疼不已,却又无可奈何。从王校长急促而略带悲凉的话音中,我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。

1月28日,正是春节忙乱的时候,我挤上早已超员的公共汽车,从郑州市出发,匆匆赶往该乡。经过实地调查和深入采访,我发现,除王校长在电话中反映的学校用地问题外,还存在有学校资产的管理、使用与处置的权利划分,以及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、统筹和有效利用等其他问题,并且如果某一问题处置不当,就可能会引发新的矛盾,以致经常性地影响学校的各项正常工作。

宜阳很穷,三乡更苦。在从宜阳到三乡的路上,透过出租车窗,我清楚地看见路两边的土岗上排列着不少破烂的窑洞,窑洞前的枯树上挂着一串串的老玉米和红辣椒。在我的印象中,窑洞应该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,真没想到六朝古都的洛阳地区也有如此景观。开车的师傅说,三乡属丘陵地带,经济收入全靠农业,由于排灌系统不健全,当地农民还只能望天收。隐隐地,我感觉,“土地爷”的势力在这里应该很大。

1月28日下午2时左右,我终于站到了三乡二中的校门前。这所农村初中给我的第一印象是:校园周边环境脏、乱、差。在校门两侧,一字排开着数十间大大小小的门面房,它们有的是砖混结构的平房,但更多的是用木板、石棉瓦、土坯草草搭就的简易房。在这些房子的门里门外,摆着落满尘土的小商品,坐着织毛线衣的女人,卧着晒太阳的黄狗。但走进校园后就感觉清爽多了,虽然周围依然飞扬着随风而起的尘土。

大约又等了半个多小时,王红顺才从家里匆匆赶来。一提起学校用地,这位将近40岁的乡村中学校长马上情绪激动。他告诉我,在农村

「如章节缺失请退出#阅#读#模#式」

你看#到的#内#容#中#间#可#能#有#缺#失,退#出#阅#读#模#式,才可以#继#续#阅#读#全#文,或者请使用其它#浏#览#器

章节目录 下一页

直击中国教育底线(全文)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游民星空只为原作者曹保印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曹保印并收藏直击中国教育底线(全文)最新章节后记